Physical Address
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
筆電散熱大解密:On-board CPU 真的容易過熱嗎?

筆電溫度總是居高不下?即使定期更換散熱膏、清理灰塵,溫度還是飆升?其實,這不只是清潔問題,而是筆電內部結構與 CPU 設計的根本變化!從 2013 年以來的變革,On-board CPU 讓筆電更加輕薄,但也帶來散熱、維修、升級的挑戰。究竟這樣的變化是好還是壞?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筆電散熱的各種挑戰,幫助你了解如何解決筆電高溫問題,讓你的筆電長時間運行穩定🔥!

歡迎分享文章

筆電溫度總是居高不下?即使定期更換散熱膏、清理灰塵,溫度還是飆升?其實,這不只是清潔問題,而是 筆電內部結構與 CPU 設計的根本變化!我們用專業角度帶你了解 筆電高溫背後的真相🔥。

筆電主機板變小,散熱更好還是更糟?

1️⃣ On-board CPU 🆚 插槽式 CPU

On-board CPU(BGA 封裝)

2013 年起,筆電 CPU 從 插槽式(Socket)改為 On-board CPU(FCBGA 焊接),這讓筆電變得更輕薄、更省電,卻也帶來了 散熱、維修、升級 三大挑戰。這樣的變化到底是好是壞?往下看你就知道!🔥

你能看出這顆 CPU 有多薄嗎?下圖是 i5-8250U(SR3LA),底部錫球只有 **0.45mm**,這也代表它與主機板的距離極近,導熱影響更大!

筆電 i5-8250U (SR3LA) BGA 焊接 CPU,拆解後可見 0.45mm 錫球

✅ On-board CPU 優點:

  • 無腳座設計,機殼能更輕薄,讓筆電變得更輕巧、攜帶方便
  • 高度整合後,記憶體插槽可以 「平放」,不像早期筆電需要 「多層式排線設計

❌ On-board CPU 缺點:

  • 無法升級:筆電 CPU 直接焊死在主機板上,無法更換、升級
  • 維修困難:筆電若故障換整塊主機板,等於 主機板+CPU 一同購買,價格昂貴
  • 散熱問題:周邊供電電路密集,彼此抱團取暖影響散熱,容易過熱

插槽式 CPU

CPU 像穿著鞋子一樣😎,溫度會與主機板區隔,附近的供電就不容易出問題。

筆電散熱大解密:On-board CPU 真的容易過熱嗎?

插槽式 CPU 優點:

  • 買 i3、i5 筆電,幾年後還可以升級成i7耶!但不太建議這樣做,如上圖最左邊供電少一相
  • 因插槽高度、且熱阻高,CPU的發熱量較難傳遞到主機板

插槽式 CPU 缺點:真心覺得沒缺點,就是厚了點😁。

2️⃣ CPU 進化:整合更多功能,供電與散熱挑戰更大

隨著製程技術的突破,現在的 CPU 不像「處理器」,反而是小型的「超級電腦」!除了基本的核心供電(Vcore)、內建顯示卡(VCCGT)、PCH (VCCPCH),近年來又加入了 SA(System Agent)、AVX 加速電壓等複雜的供電架構。

這些新技術帶來了 更高效能、更低功耗,但也讓 CPU 的 供電管理更複雜、發熱量更高。🔍 我們整理了懶人包 供電演進表格,帶你秒懂 CPU 的「進化史」!👇

供電名稱2010s 早期 (2010~2013)2010s 中期 (2014~2017)2010s 晚期 (2018~2019)2020s (2020~現在)功能
Vcore (核心供電)✅ 存在✅ 存在✅ 存在✅ 存在CPU 核心 (P-Core/E-Core) 供電
VCCGT (iGPU 內建顯示卡供電)✅ 存在✅ 存在✅ 存在✅ 存在內建顯示核心供電
VCCPCH (PCH 晶片組供電)✅ 存在✅ 存在✅ 存在✅ 存在晶片組 & I/O 控制 (USB, SATA, PCIe)
VCCSA (System Agent 供電)❌ 無✅ 2014 開始✅ 存在✅ 存在記憶體控制、PCIe 通道管理
VCCIO (I/O 訊號電壓供應)❌ 無✅ 2015 開始✅ 存在✅ 存在USB、SATA、PCIe 訊號穩定度
VCCPLL (PLL 鎖相迴路供電)❌ 無✅ 2016 開始✅ 存在✅ 存在CPU 頻率鎖相,影響穩定度
VCCEDRAM (內建 eDRAM 供電)❌ 無✅ 2014 (Iris Pro GPU)✅ 存在❌ 已移除內建 eDRAM 快取,影響 GPU 計算
VCCAVX (AVX 指令專用供電)❌ 無❌ 無✅ 2018 (AVX-512 開始)✅ 存在AVX 指令集計算,影響發熱與超頻
VCCM (記憶體供電)❌ 無❌ 無✅ 2019 DDR4 開始✅ DDR5 獨立供電記憶體控制器供電,影響超頻

哩洗勒靠,你這也太複雜了吧!😆

簡單來說,多了這麼多供電,且元件都放在主機板上,群聚又抱團取暖,互相影響。高度融合的情況並非不好,但也表示其中一項功能故障會導致需要更換整個元件。

PC 擁有更巨大的散熱器,風扇想加就加

桌上型電腦使用 CPU 水冷,水冷排只帶走 CPU 的熱量, VRM 供電缺少風冷的對流,即便散熱器夠大。但機殼空間與風扇可依照需求增加,加裝能讓降低供電發生故障的機會。

太小的海盜船機殼配上特價的280水冷,(歡迎酸一下醜不拉機的CPU風扇加裝)

PC主機安裝水冷後,又加裝一個風扇幫CPU周邊供電散熱

3️⃣ 筆電「供電」溫度飆破 100°C?這 5 個溫度讓你秒懂筆電散熱!

筆電散熱差,是 CPU 本體熱還是供電模組 (VRM) 在發燒?🔥 許多人誤以為 筆電過熱就是 CPU 溫度高,但實際上,供電模組 (VRM) 的溫度常被忽略。尤其在 輕薄筆電、電競筆電 中,供電溫度可高達 100~105°C,影響效能、降頻,甚至縮短筆電壽命。

🔥 ASUS FX504G 實測:筆電供電溫度竟達 105°C!

在CPU供電沒有設計散熱的機種上,熱像儀測試出的周邊供電的溫度有多高

  • ASUS FX504G
  • CPU:i7-8750H(ASUS官方設計TDP為25W,在INTEL官方標示為45W)
  • GPU:NVIDIA GTX1050
ASUS FX504G 燒機測試

測試做法:

  • 不測試充電,充電約佔整體20-40W,會影響數據
  • 裝好底蓋讓筆電在原始的空氣對流下
  • 用Burn in test開啟CPU, GPU, RAM高負載測試8分鐘
  • 拆開底蓋迅速拍照
Burn in test 燒機測試
HWMonitor 顯示CPU 85度、GTX1050 顯示卡70度

獨立顯示卡周邊

獨立顯示卡供電溫度為57.6度、PCH溫度為53.9度

紅外線熱影像-顯示卡供電溫度為57.6度、PCH本體溫度為53.9度

CPU周邊供電

CPU核心供電溫度為104度

紅外線熱影像-CPU核心供電溫度為104度

CPU供電模組 VRM IC溫度為63.8度,CPU核心供電已高達105.6度

紅外線熱影像-VRM IC溫度為63.8度,CPU核心供電已高達105.6度

顯示卡周邊溫度

在非充電過程中,電量充飽情況下,充電周邊溫度58.2度

BIOS ROM本身工作是沒有溫度的,但在GPU供電溫度影響下高達85.7度

紅外線熱影像-充電周邊溫度58.2度,BIOS ROM 溫度85.7度

鍵盤溫度

鍵盤最高溫處大約在50.8度

紅外線熱影像-鍵盤最高溫處約在50.8度

總結表格整理

在HWMonitor中,可以被軟體測出的溫度,CPU:85度、顯示卡 GTX1050:70.3度,供電溫度請看表格。

測試項目溫度 (°C)
獨立顯卡供電溫度57.6
PCH 溫度53.9
CPU 核心供電溫度104-105
CPU核心供電管理 VRM IC 溫度63.8
充電時的供電溫度58.2
BIOS ROM (被影響的溫度)85.7

一個細節,這台筆電我們已更換好散熱膏(採用 CoolerMaster Master Pro V2)&全機清潔乾淨。

如果是筆電使用多年,灰塵累積在扇葉、出風口鰭片、底蓋進風處,散熱膏效益逐漸降低,主機板溫度是否比上述測試更高呢?

常見問題Q&A ❓

Q1:我該如何有效降低筆電的溫度? 🌡️

A1:每 2-4 年間,定期清潔與更換散熱膏,除了降低發熱問題,還能夠 避免灰塵讓零件受潮 的故障情況,讓筆電運行更流暢哦!

Q2:更換散熱膏真的能解決筆電過熱的問題嗎? 🔥

A2:更換散熱膏有助於改善散熱,但如果筆電長期使用,其他因素如灰塵積聚或老化的供電模組也會影響散熱效果,光靠更換散熱膏未必能完全解決問題。別忘了定期清理灰塵!

Q3:為什麼筆電溫度總是居高不下,即使我已經定期清理灰塵並更換散熱膏? 🥵

A3:筆電過熱的原因可能不僅是灰塵或散熱膏問題,還可能是由於散熱器結構設計和搭載CPU的差異,上述的 CPU 供電設計如果無法將熱能有效傳導到散熱器,散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!

Q4:購買新筆電時,看一下CPU供電是否有導熱設計是不是一個關鍵? 🛒

A4:沒錯!有導熱設計的筆電可以快速幫供電元件降溫,這也是選購時的一個關鍵指標!選擇時可以更長久地保護您的筆電哦!

結論:

筆電過熱?軟體看到的溫度≠真正的核心溫度

許多使用者以為筆電過熱只是 CPU 或 GPU 溫度高,但實測發現,供電模組 (VRM) 可能悄悄飆破 105°C,會導致:

  • 整機效能下降 → 頻率降頻、遊戲幀數變低
  • 硬體壽命縮短 → VRM、電容等零件加速老化
  • 系統異常重啟 → 突然當機、無預警關機

如果是筆電使用多年,灰塵累積在扇葉、出風口鰭片、底蓋進風處,散熱膏效益逐漸降低,主機板溫度是否比上述測試更高呢?

On-board CPU 更精密複雜,散熱清潔與保養,會比以往更重要。

聯絡我們

如果您的筆電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,歡迎先提供「型號」與「故障問題」,我們會以維修經驗先給您「建議」與「預估報價」,讓您考量預算及相關評估後,再來預約協助您維修。

📞 來電諮詢:

💬 LINE 預約、詢價:

官方LINE:@vito3c

加入LINE好友

點擊加入客服:https://lin.ee/htuOqoG


歡迎分享文章
curious
curious

從2011年起,歷經了無名小站、Yahoo部落格、隨意窩、痞客邦,到目前架了個穩定的家,我們喜歡以維修實際案例發表文章,來達到與客人互利互惠的方式經營。

文章: 925

發表迴響